首页 资讯 正文

一朵花的科技突围——“三用百合”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菏泽实践

体育正文 259 0

一朵花的科技突围——“三用百合”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菏泽实践

一朵花的科技突围——“三用百合”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菏泽实践

6月的晨光漫过七里(lǐ)河湿地,翡翠般的百合(bǎihé)茎秆刺破湿润的泥土,层叠叶片上(shàng)的露珠折射出银色的希望。在(zài)菏泽绿泽园艺有限公司的基地里,数百万株含苞待放的百合如同蓄势待发的绿色火炬,空气里弥漫着清甜气息。

“这里的每一株百合,都是科技与土地的爱情(àiqíng)结晶(jiéjīng)。”总经理李振轻抚初绽的花苞,目光(mùguāng)投向远方。他身后,20亩花田与130亩种苗基地构成的“双核引擎”,正驱动菏泽“第三朵金花”强势崛起——继牡丹(mǔdān)、芍药之后,兼具(jiānjù)观赏、食用、药用价值的“三用百合”,正以裂变的形式增长。

一粒种子的科技(kējì)“长征”

在市农科院蔬菜园林所百合试验基地,所长(suǒzhǎng)吕令华指着一株挺拔繁茂的百合对记者说:“这是我们选育的明星品种,暂定名为‘坚守’。”吕令华介绍,2019年,市农科院引进10多个百合品种,其中近三分之一因水土不服被淘汰。而“坚守”品种初期表现(biǎoxiàn)最差,“病恹恹的样子差点被放弃”。科研团队顶住(dǐngzhù)压力持续观测(guāncè),发现(fāxiàn)该品种后代具有罕见(hǎnjiàn)的“愈长愈强”特性。该品种也因此得名“坚守”。

吕令华介绍,因普通观赏百合功用单一,效益产生点少,种植风险相对较大。市农科院(nóngkēyuàn)近年来致力于培育集观赏性、药用性、食用性三大功能(gōngnéng)基因集于一体的(de)兼用型百合,有效地分散了种植风险。目前,市农科院保存的21个“三用百合”种质资源库(zīyuánkù)中,有18个品种(pǐnzhǒng)为兼用型百合品种。

针对百合产业面临的花期(huāqī)集中等难题,市农科院联合菏泽绿泽园艺有限公司(gōngsī)展开(zhǎnkāi)技术攻关。在七里河湿地基地(jīdì),李振(lǐzhèn)介绍:“这个种植基地有20余亩、5个品种的优质百合,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盛花期。我们通过优化栽培技术,计划明年将花期延长(yáncháng)至7月初,较目前延后约15天。”李振表示,该(gāi)公司在牡丹区小留镇还拥有另一个130余亩的种植基地,7个品种的百合种苗培育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。“这里采用‘科研(kēyán)+基地’标准化种植模式,规划(guīhuà)花期从4月底持续至8月初,长达100多天的花期覆盖春末夏初黄金时段。”

从20亩到900亩的产业裂变(lièbiàn)

清晨6时许,菏泽绿泽园艺有限公司七里河百合基地(jīdì)内,技术员(jìshùyuán)正在操作智能灌溉系统。他介绍,该基地5个(gè)品种的百合按花色、花型分区种植,形成“七彩花田”景观带,每到周末便吸引数千市民前来观赏打卡。牡丹区小留镇(zhèn)13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则更侧重生产(shēngchǎn)功能,7个品种的百合采用标准化栽培模式(móshì),每亩可收获2000斤到3000斤新鲜种球。

“前年秋季百合(bǎihé)种植(zhòngzhí)仅20余亩,今年试验示范基地已有140多亩,一年翻了7倍多。定陶区和鲁西新区(xīnqū)的规模化种植区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。”吕令华说,“定陶区计划种植500余亩,鲁西新区计划种植300余亩,加上(jiāshàng)现有基地,总面积将有900余亩,较初期(chūqī)提升47倍。”

这种爆发式增长源于“科研示范+市场推(tuī)广”的双轮驱动模式:市农科院负责百合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发,菏泽市(hézéshì)绿泽园艺有限公司承担产业化(chǎnyèhuà)推广,形成“育繁推”一体化链条。

菏泽绿泽园艺有限公司通过(tōngguò)双基地(jīdì)科学布局与产学研深度融合,在“三用(sānyòng)百合(bǎihé)”开发上形成显著技术优势(yōushì):在食用领域,百合鳞茎富含淀粉、蛋白质及钙、钾、磷等矿物质以及18种人体(réntǐ)所需的氨基酸,已进入北京、上海(shànghǎi)等一线城市的高端食材市场,成为养生膳食的新宠。在药用领域,该公司种植的百合在润肺止咳、安神助眠及心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方面效果显著,目前产品销往亳州等大型中药材市场。“每到周末和节假日,许多(xǔduō)市民都会来基地欣赏百合,我们的基地免费对游客开放。”李振说。

“在(zài)基地打工每天(měitiān)能挣80元。”牡丹区小留镇村民刘(liú)桂兰掰着手指算收入,她是绿泽(lǜzé)园艺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的直接受益者。凭借双基地,菏泽绿泽园艺有限公司带动周边村民发家致富。“我们通过‘公司+农户’模式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。”李振说,“3年内(niánnèi)我们计划(jìhuà)在菏泽发展2000亩‘三用百合’基地,形成从种苗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,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富裕。”

菏泽作为中国牡丹之都,花卉产业长期以牡丹、芍药为主导。百合产业的(de)崛起(juéqǐ),源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。百合花期长达2个月,且具有食用药用价值,市场风险更低。百合的大面积推广,不仅能丰富花卉品类,更能(gèngnéng)构建“观赏经济+健康产业”双轮驱动的农业新(xīn)体系。

当夕阳为七里河湿地的(de)百合镀上金边,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仿佛蕴藏着(zhe)无限可能。这朵承载着科技基因、融合了三重价值、链接着千万农户的百合,正在开拓出(chū)一片充满希望的市场新蓝海。

菏泽日报记者(jìzhě) 仝志华

一朵花的科技突围——“三用百合”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菏泽实践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